文件夹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文件夹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湖北坐拥全国第二大盐仓近3000亿吨盐深藏荆楚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5-28 15:32:40 阅读: 来源:文件夹厂家

湖北坐拥全国第二大盐仓 近3000亿吨盐深藏荆楚

“开门七件事,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。”中国的这一句古语,凸显出食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,可谓“盐稳民安”。1957年以来,湖北已逐步发展为全国主要产盐基地,重要的盐化工发展基地和重要的盐资源储备基地。我省现已探明的盐资源储量达到2900亿吨,按现有速度可采3万年,远景储量为7900亿吨。已探明的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五位,预测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。现在的湖北,既是一个盐资源大省,又是一个盐的产销大省。

已探明资源储量2900亿吨

按现有速度可采3万年

百味咸为首。

湖北盐业历史悠久,然而历来被视为缺盐地区。早在唐代,湖北已有零星的产盐记载。清咸丰时,时任湖广总督张亮基曾派人在应城勘验并开始熬制矿盐,“应盐”至此发轫。然而,由于所探明的盐矿资源及销盐引地的限制,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,湖北产盐量少且时有兴衰,用盐主要靠调入淮盐、川盐等来满足。而便利的交通使湖北长期成为盐的集散地和转运枢纽。

剧变发生在1957年。这年年末,地质勘探人员在应城、云梦、天门、潜江等地,找到了存储量近3000亿吨的岩盐矿层。湖北一步跨入富盐区。

据省盐业公司有关人士介绍,我省现已探明的盐资源储量达到2900亿吨,远景储量为7900亿吨。已探明的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五位,预测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。湖北盐的生产工艺、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。湖北盐产品除满足本省民食工需外,还供应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。现在的湖北,既是一个盐资源大省,又是一个盐的产销大省。

据了解,湖北盐资源具有分布相对集中,易于开发,适于综合利用的特点。自1957年以来,湖北已逐步发展为全国主要产盐基地,重要的盐化工发展基地和重要的盐资源储备基地。“即使湖北的食用盐和工业盐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/年,以探明的储量计算,现有盐储量足够我们开采3万年!”10月29日,记者在云梦采访时,当地盐厂一位工程师对记者说。记者的一位同事听到这一计算结果之后惊讶得连连打趣,“如果不是盐而是煤,那就更好了!”

但如此巨量的盐,同样是财富。

脚底下400米就是盐层

记者探访云梦盐矿开采

位于鄂东地区的云梦、应城境内的“云应盐矿”,是我省目前主要的盐矿开采基地之一。10月29日,记者来到位于云梦境内的湖北蓝天盐化公司,亲眼见证了盐从盐矿变身为食用盐的全过程。

蓝天盐化对很多家庭主妇来说可能更为熟悉。湖北家庭经常食用的“云鹤牌”和“蓝天三晶”等碘盐,均出产自该公司。作为湖北省内主要的大盐厂之一,蓝天盐化原是一家军办企业,其第一任厂长,便是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的连长。

目前,该公司年真空制盐能力可达100万吨,制盐技术装备水平属于国内一流。而在周围数十平方公里的盐矿上,像蓝天盐化这样大大小小的盐场有七八家之多。

云梦地区原是沼泽,如今,站在高处望去,一望无际皆是平原。据蓝天盐化的副总经理万真华介绍,这一带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资源。据介绍,在当地被称之为“隔蒲”那个小镇,地底四五百米处,皆是盐矿。“有的地方盐矿深度会深一些,可能需要打到700米的深度。”万真华说。

说到盐矿的开采,很多人马上会想到煤矿,长长的巷道、轰鸣的挖掘设备…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据万真华介绍,“矿采法”在湖北盐业早已被废止,目前都是“水采法”。所谓“水采法”,顾名思义,即是通过往地下打井、注水,通过抽取融化后的盐水(卤水)的方式采矿。在卤水被采上来之后,还要经过蒸发、离心脱水、加碘、干燥、分装等工艺,最后才能走进销售终端,走上市民的餐桌。

巨量的盐矿可以看作是自然的馈赠,但仅靠食盐是无法充分利用这一财富的。记者了解到,除了按照指令性计划生产食盐之外,盐厂产品使用的大头还是面向“两碱工业”的工业用盐。据了解,因目前国内“两碱工业”遭遇周期性寒流,工业用盐市场竞争激烈。

本地人率先吃上绿色盐

三个月储量保障吃盐无忧

11月3日下午,家住武昌的张太婆拎着菜篮子在超市里逛。东挑西选,买齐了一家人晚餐需要的蔬菜和肉之后,张太婆来到超市的调料品区,在食盐摊子上顺手拿了两袋食盐。记者注意到,她老人家拿的是一袋低钠盐、一袋绿色盐。“绿盐听说是新上的品种,正好家里的盐吃完了,这次买一袋试试。”至于低钠盐,太婆解释说,听说低钠盐吃了过后对老年人的血压有好处,家里一直都备有这种盐。

在这家社区超市,盐的品种看上去并不太多。绿色碘盐、低钠盐、加钙盐和无碘盐是记者能够找到的所有品种。现场的导购员告诉记者,绿色碘盐卖得最好,另外,也有很多市民直接选购低钠盐和无碘盐。记者发现,上述几种食盐,全部产自湖北。

对此,中百仓储食盐买手程彦峰告诉记者,以他们超市为例,食盐共有十几个品种,均为湖北产,其中最常见的也卖得最好的是绿色碘盐,售价为1.5元/袋,其它的细分品种则主要是营养盐。

谈及市民对盐的消费,湖北省盐业系统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,“食盐最独特的地方在于:老百姓在购买时根本不需要看价格和质量。”

作为业内人,这个说法自有其道理。湖北是产盐大省,盐矿、盐厂众多,同时按照国家食盐专营制度,湖北省已经建起了异常健全的食盐批发网络,可以及时有效确保全省各地食盐市场供应。

据记者了解,省内各盐业分公司都有自己的物流储备库。全省省内食盐库存一直很充足,按照大致估算,各级盐业公司都有小包装的食盐库存,一般维持着足够正常情况下全省三个月的食盐消费量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7月,湖北在国内率先推出了绿色碘盐。之所以称为“绿色盐”,是因为普通碘盐里通常添加了一种叫做“食盐抗结剂”的东西,用来防止食盐结块。而这种被称为“绿色健康盐”的新产品,最大的特点就是去除了抗结剂。张太婆之前在超市买的绿色盐,就是指这种盐。

人均日摄盐12克左右

湖北人吃盐吃得有点多

湖北盐多。值得指出的是,科学调查表明,湖北人吃盐吃得也有点多。

少盐或者低盐,已逐渐成为现代人养生的普遍观念。记者在武汉的一些超市终端采访时得知,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、中老年人开始有意识地“控盐”。然而即便如此,和相关机构推荐的食盐摄入标准比起来,湖北人吃盐的数量,还是显得有些多。

根据湖北省疾控中心一项从1989年起开始的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变迁的调查报告,从1991年湖北成人居民食盐摄入量减少到人均每天13克之后,直到2006年,湖北人均食盐消费量并没有进一步的下降趋势。而来自武汉市盐业管理局的统计则显示,目前,武汉人吃盐量保持在人年均9斤,也就是每天每人12克的水平。

统计显示,武汉人2000年前的食盐摄入量是年均12斤,达到18克盐每人每天的标准。对比当前的12克,武汉人的口味已经变淡了许多。

但即便如此,包括武汉市在内的全湖北人均每天12克左右的盐摄入量,仍大大超过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盐摄入标准:每天每人6克。

对此,业内专家称,湖北人盐的摄入量确实一直偏高,目前仍然超“标”1倍,易诱发高血压,需要引起重视。

不足两成上餐桌,“化工之母”七成工业用

我省盐化工产业潜力巨大

近年来,国内发生过数起抢购食盐的事件,事后总是让人觉得啼笑皆非。以湖北为例,我省食盐库存一直很充足。同时,作为“化工之母”,我省盐化工产业潜力巨大,通过加快技术创新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循环利用,延伸产业链,进行产业集群,盐化工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支柱性产业。

产盐大省岂会缺盐

9400吨盐扑灭缺盐谣言

没有人闲来无事会一次买很多盐。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,盐常常成为主角。

最典型的例子,便是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之后的抢盐风潮。去年3月11日,日本大地震发生后,受日本核污染影响,不少国内百姓担心海水污染吃不上盐,或者想通过加碘盐预防核辐射。于是,各地纷纷出现了一股抢购食盐的风潮。

这一次突如其来的抢盐风波,同样波及到了湖北。当时,许多市民不明就里地开始到超市抢购食盐。根据武汉市商务局当时的监测数据,从去年3月16日下午开始,武汉市各商超购买食盐的消费者剧增,武汉市的部分超市曾出现暂时断档。

时至今日,湖北盐业系统相关人士对那次抢盐风波仍记忆犹新。据了解,2011年3月17日上午,湖北盐业公司正组织各市州分公司召开一个关于“十二五”规划的研讨会。会议中途,与会的各位经理突然开始陆续接到各地反映食盐销售告急的电话。联系到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事件,与会人员马上意识到食盐出现了抢购风潮。于是会议的原议题立即停止,转而召开应对食盐抢购风潮的紧急会议。

此后4天内,全省连夜紧急调运食盐9424吨,确保了省内市场食盐供应,我省食盐抢购风迅速平息。

今天再回忆去年的荒唐往事,许多人都可能会觉得啼笑皆非。实际上殷鉴未远,“抢盐潮”并非仅此一次。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,伴随着板蓝根等中药材的抢购潮,食盐同样一度成为抢购品。由此在网上诞生了一个十分经典的笑话:去年超市抢盐的人群里,一太婆悠然选尿布。问她为何不买盐,太婆回答:非典时抢的盐还没吃完呢。

食盐专卖计划定价

23年盐价涨了1元钱

我省是食盐产销大省。目前,全省各类盐的总产量在700万吨左右,其中食用盐产量为100万吨左右。

尽管如此,食盐抢购的事件仍然屡有发生。除了日本核泄漏和非典期间最为典型之外,今年以来,省内荆州和国内兰州等地,也曾出现小范围短时间的“买盐潮”,究其原因,多是轻信盐会涨价之类的传言。

对此,业内人士称,处于国家专卖制度控制之下的盐价,历来是计划定价,再加上国内盐矿储量惊人,生产能力目前已经处于过剩的状态,老百姓根本就不需要担心盐价的问题。

记者查阅近年出版的湖北省志发现,在1989年11月,国家物价局发布文件提高食盐定价,当时湖北省经提高之后的袋装盐售价为每斤0.38元。23年之后的今天,超市在售的最普通的精制碘盐,售价为每斤1.3元。也就是说,22年来,食盐价格每斤涨了1元钱。如果对比23年来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,以及食盐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涨幅,这1元钱的价差,几乎可以忽略。

武汉某高校经济学博士王海涛曾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的盐政制度。据他介绍,作为维持生命必需品的存在,食盐的管控,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来为统治者所看重。官盐与私盐的争夺、盐税盐引的厚薄变迁,在历史上都曾导致盐价的剧烈波动,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。“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实行的都是低盐价政策。一方面保证碘盐等产品的质量,另一方面严格价格管理,保持供应稳定。”

除了上餐桌 也是“化工之母”

盐化工产业前景广阔

除了食用,盐同时也是“化工之母”。

食用盐市场毕竟只占盐业的很小一部分。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,我国原盐的消费结构为:食用盐占16%,两碱工业用盐占72.4%。湖北省盐矿资源丰富,盐化工产业即工业用盐市场的开发,潜力巨大。

记者了解到,湖北盐化工产业基础较好,通过加快技术创新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循环利用,延伸产业链,进行产业集群,盐化工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支柱性产业。

蓝天盐化副总经理万真华告诉记者,总体来说,国内盐产能已经过剩,由此导致工业用盐市场起伏很大,价格波动频繁。去年国内两碱工业用盐紧张之时,工业盐最高出厂价曾经达到450元/吨,当时,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直接住在盐厂,等待调盐。但今年以来,工业用盐价格急转之下,9月前后甚至卖出过280元/吨的出厂价。目前价格稍为回暖,也不过320元/吨左右的水平。

据了解,我省的盐业企业目前由中国盐业总公司、湖北省盐业总公司、江汉油田、湖北宜化等主管,这些企业在精加工、深加工、下游产品开发上,各具优势。然而,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省内的盐化工产品大多数精深加工潜力巨大、产业链条依然很短。

业内人士称,作为原盐输出大省的湖北,随着各地盐化工业的发展,正遇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。湖北周围的四川、江西、湖南、河南、安徽均产井矿盐,产能逐年扩大。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浙江尽管与湖北相隔,但拥有海盐生产的天然优势,随着物流成本降低,其竞争力正在增强。另外高品质的进口盐增长迅猛,冲击着国内井矿盐市场。

对此,业内人士建议,湖北急需扩大两碱工业方面的产能。此外,加强科技开发,发展盐系列产品,也是挖掘湖北盐矿资源潜力的有效途径。据了解,从全国来看,目前只开发了八大类不足百种盐产品,且绝大多数为食盐中的保健盐、调味盐系列,年产量不过10万吨;公路化雪、畜牧、水处理、洗浴用盐、高纯度工业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。

利川制作西服

邵阳订制西服

乐昌西服订做

湖北职业装设计